Thursday, December 28, 2006
Monday, September 04, 2006
first one
虽然还不能说这个丘成桐的关于北大的事情讲的事不是真的,可是想到一些事。了解过一些管理学的知识,知道紧急事件的处理方法的案例,当类似有大量民众聚集的地方,譬如说体育馆,电影院,如果发生了紧急事件(火灾,恐怖事件),此时疏散人群是很重要的事情。如何组织这个疏散是很值得考虑的一个事情。首要的是肯定不能直接的通知说明当时的情况,而是要以其它的方式让民众撤出。那个作者当时举的方法是通知说停车场出现一些情况,需要观众将他们的汽车转移一下。当然通知的时候没有说一定要很急,所以部分的观众开始出场,一出场就立即被撤离现场。为什么要这样?因为当时如果同时被通知说是有险情的话,即使说是不能急,让外面的人先出去。但是这种想法是没有现实意义的。首先无法准确的界定到底谁算外面的,谁现在应该走。这样一来必然会有局部的拥堵,这样又增加了恐慌程度,同时这种恐慌的情绪会以很快的速度蔓延开来,这样一来,整个人群开始混乱,不仅无法有效的利用逃出时机和空间,还可能造成踩踏事件,导致悲剧的发生。所以公共管理在公众的知情权上是有把握度的。那些该说,那些不能说,是有限制的。
同样,在另外的一些事情上,有些事情也是不能公布的,譬如说国家元首被刺。但是显然这个尺度是很难把握的,切尔诺贝利核难事件,北京非典的蔓延,都是政府部门在这个尺度的把握不当导致的。
北京大学的人才引进计划,同时还有另外的一个方面,不仅仅是危机处理的尺度问题。人才引进计划的初衷是很好的,在中国的人才断层和人才外流的情况下,高质的师资需要这样的计划来提供,但是如果在执行的过程中追逐了名声和新闻效应,而忽略了实际这些学者对学校在教学上的意义,无异于是买椟还珠。以北京大学的class不难引进好的人才,如果真的是像丘成桐所说的那样,那真的是太让人失望了。
同样,在另外的一些事情上,有些事情也是不能公布的,譬如说国家元首被刺。但是显然这个尺度是很难把握的,切尔诺贝利核难事件,北京非典的蔓延,都是政府部门在这个尺度的把握不当导致的。
北京大学的人才引进计划,同时还有另外的一个方面,不仅仅是危机处理的尺度问题。人才引进计划的初衷是很好的,在中国的人才断层和人才外流的情况下,高质的师资需要这样的计划来提供,但是如果在执行的过程中追逐了名声和新闻效应,而忽略了实际这些学者对学校在教学上的意义,无异于是买椟还珠。以北京大学的class不难引进好的人才,如果真的是像丘成桐所说的那样,那真的是太让人失望了。
Subscribe to:
Posts (Atom)